全球百事通!“会动”的《清明上河图》亮相沈阳 置身现场,如在画中游,回到千年古都汴京

2023-07-03 11:13:49 [来源:沈阳晚报]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一幅动态版的《清明上河图》让人印象深刻。这一部长128米、高6.5米的多媒体艺术作品,成为中国馆的“镇馆之宝”,前后共吸引了2000余万人次观众参观。7月2日上午,2023年“会动”的《清明上河图》数字艺术展在辽宁工业展览馆开幕。

历史与现代的碰撞

掀起古今文化探索大潮


(资料图片)

本次艺术展位于辽宁工业展览馆1号厅和2号厅,展出面积共8000余平方米,1:1尺寸复原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艺术巨作。展区分为序厅、主厅、尾厅三个部分,以图文实物展示《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为“解”创作机密、“识”长篇巨著 、“悟”华夏智慧 、“观”世博大展四个主题;通过数字科技手段赋予画作新的生命力,将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场景、城内街市等多个场景连缀成一幅约高6米、长100米的恢弘长卷,让所有人物、场景都“动“起来“活”起来,仿佛真的置身于繁华的北宋汴京城。画卷生动“复原复活”了1068个人物,展现了北宋京城开封的繁华盛景。画卷中牛、马、驴、骡共73匹,飞禽鸟兽动态呈现,通过日间、夜间景象交替,突破时空界限,对原画中所描绘的繁荣景象和市井文化还原,赋予每个人物特有的故事线。通过无数个栩栩如生的细节去体验藏在画卷里的“人间烟火”,将千年前宋朝的历史生动还原在观展者眼前。本次艺术展展出时间为7月2日至8月27日。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让国宝级文物“动”起来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布局不止精妙,人物更刻画得惟妙惟肖,真迹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作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东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会动的”《清明上河图》沈阳站数字艺术展,以张择端所绘版本为蓝本,将原作放大近20倍,动态版清明上河图高约6米、长100米,更加清晰生动地展示宋朝汴梁城的城市面貌和市井繁荣。参观者将开启一场“《清明上河图》动态之旅”,通过从郊外到市中心多个场景,一览画作本身的故事及其折射出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技、教育、民俗、建筑、服饰、交通等方方面面的历史背景。

沉浸光影交相辉映,极富立体感的震撼视觉效果让名画动起来,带你“一秒入画”穿越体验这千年前的旷世珍宝。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仿若在画中游,回到千年古都汴京。

展文化辉煌与文化自信

小学生初中生免费观展

此次艺术展主旨为“铸就文化辉煌、坚定文化自信、体验科技魅力、创新美育教育”。在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及沈阳市教育局的指导下,本次巡展面向沈阳市90万名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提供免费观展。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伟大的绘画作品,作为辽宁省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阅读文章,沈阳市的中小学生对这幅绘画作品并不陌生,本次艺术巡展来到沈阳,让国宝级艺术画作“动”起来“活”起来,希望孩子们能够走出校园沉浸式体验这幅传世巨作展览现场的震撼与魅力,由“参观一个展览”转变为“参与一个展览”,由“认识一幅名画”提升到“欣赏一幅名画”,身临其境感受传世巨作的艺术美感和历史底蕴。通过观看“会动的”《清明上河图》数字艺术展,希望能够培养学生对美有自己的认知,为美育教育的发展和未来增添更多的可能性。“《清明上河图》会动了,也很有趣,回到学校以后我要跟同学们一起分享。”四年级的赵梓汐对记者说。

多知一点

《清明上河图》在沈情缘

作为旷世国宝,《清明上河图》曾在沈馆藏。1932年,溥仪在日本人扶植下于伪满洲国称帝,将《清明上河图》带到长春,存于伪满皇宫。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溥仪逃离伪满皇宫。混乱中,有人趁机进入伪满皇宫抢走《清明上河图》,此画流散到了民间。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长春。随后,我解放军干部在民间将《清明上河图》等字画交给了东北局。不久后,《清明上河图》走进了东北博物馆(后改名为辽宁省博物馆,今沈阳汤玉麟公馆),后来又调到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存。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金丹

主任摄影记者 常晟罡

编辑 李丹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 2021 中公早报网 版权所有,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8邮箱:5855973@qq.com